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Costco的超市店即将在上海落地

2020/8/4

Costco超市巨头落地中国

有一家神一样的超市:公司每天思考的不是多赚钱,而是尽可能少赚钱。收到最多的投诉是排队太久,老板要经常出来道歉。

退货从不问原因,吃过、穿过、用过的东西一个字,退,退,退!

这家叫做Costco的超市终于要杀到中国开业了。Costco官方确认:中国大陆第一家店即将在上海落地,并且其天猫旗舰店将会先一步开业。

目前,其天猫旗舰店已经开业。消息一经曝出,沃尔玛坐不住了,家乐福坐不住了,大润发、华润万家通通坐不住了!

 

这不是来了一头狼,而是来了一条贪食蛇!

这家超市,到底成功的秘诀在哪呢?

Costco做了两件事情,让自己不是超市,而变成了中介:

第一件事是通过一系列措施,主动将销售商品的纯利润压缩至几乎为0。所有的超市和便利店,从国际巨头Walmart、家乐福,到遍布东亚的711,到把红旗插满四川的红旗连锁,都在追求毛利润率不断增长。只有Costco整天在想,如何可以少赚一点?今年毛利10%,明年能不能9.5%,后年能不能进一步降低到9%?在能够打平运营费用税费的条件下,毛利润率越低越好。在全球的Costco里,都藏着一个14的神秘数字,意思是任何商品定价后的毛利润率最高不得超过14%。Costco接近个位数的毛利润率,除去费用,交完税款等之后,纯利润就几乎为0了。可见,Costco“完全不靠卖东西赚钱”。而且,关键的是,这不是被动行为。不是因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润率下降。而是主动行为,主动把毛利润率降到根本不赚钱的水平。也就是说,Costco“完全不打算靠卖东西赚钱”。

 

第二件事是Costco向顾客按人头每年收取刚性的会员费,成为其几乎全部利润的来源。Costco的会员分为非执行会员和执行会员,在美国和加拿大非执行会员的年费为55美元/年,执行会员的年费为110美元/年。相比非执行会员,执行会员还可以享受一年内销售金额2%返利,以及其他一些优惠。超市的利润,一般来说直接与商品进货价、销售价和销量相关。一般的中介,哪怕不赚差价,收取的服务费也是其中介商品的售价和销量的函数。例如房产中介爱屋吉屋收取房价1%的房产中介服务费,二手车中介人人车收取车价3%的二手车交易服务费。而Costco比他们纯粹得多。它的利润额,不直接与商品进货价、销售价和销售量相关,而是只与会员人数直接相关。会员费就是Costco向每位客户每年收取的定额中介服务费。Costco每年收取的会员费,几乎就等于它全年的纯利润额。

Costco进驻中国,会产生什么问题?

据了解,在中国大陆绝大部分的中、大型商超选址位于闹市区、居民楼3-5公里范围内,而最后1公里内则有便利店与社区店完成覆盖,市中心商业区与住宅区的分界十分模糊,因此在人流高密集度和区位近的优势下保证了中国城市传统商超与便利店的高频消费。

低频、批量采购的模式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而言,交通工具并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批量采购所导致的对家庭仓储空间的巨大限度占用——中国家庭2~4名成员居住的公寓楼并不适合北美居住区那种独立别墅所具备的家庭仓储空间,甚至连中国家庭厨房冰箱的生鲜冷藏空间都无法与Costco所售的产品包装相匹配。

当低频,批量采购的模式无法在本土维持时,消费形态即刻只能演变为中高频、中低量级的消费形态。那么这种形态会有什么问题?

国内用户的高频、少量的消费习惯已经被电商平台养成,加上区位的劣势带来的交通与时间成本问题使得Costco在高频消费这条路上很难走通。如果Costco这种仓储式批发超市无法做到周期性的大量出货,对于其货品周转,尤其是生冷冰鲜食品的损耗问题将带来极高的成本。

 

深圳源信达关注:Costco在中国验厂标准,保障企业通过Costco各种验厂,认证.